close

中國古董片淺談

默片似的有聲片
連續兩個禮拜頭家在課堂上播放1930年代的中國古董片。本人近幾年中國映畫的涉獵已少,更不用說是30年代如此久遠的片子了。整個世界電影發展史的脈絡並不了解,亞洲電影發展脈絡更是啥都不知,僅含糊其詞。30年代日本的小津仍在拍默片,而1930年代的上海已出現有聲片,以阮玲玉主演的《新女性》為例,其配音方式類似現在的卡通,先處理好影像畫面,演員事後配音;字幕則是與默片相同,關鍵台詞由純手工製作,拍完上個畫面,下個畫面拍字幕;人物表情動作亦如默片般誇張且生動。神奇的是畫面切割的部份,很難形容,類似現在新聞報導現場跟事發地點現場連線時的子母畫面,原來子母畫面從30年代就有了。(恍然大悟)另外,更有趣的是回憶畫面,最常用的回憶畫面是影像漸漸打淡,讓過去的影像逐漸顯現,藉此帶出過去時空所發生的事件。在《新女性》這部1930年代中期的片子,是利用窗戶、鏡子來作對照或回憶的窗口,火車窗口外的影像不是飛馳即逝的電線桿,而是窗邊女主角過去所經歷的場景,女主角看著窗戶外的影像,邊欷聲嘆息。

雜耍結合電影《馬路天使》vs左派氣質濃厚的《新女性》
《馬》描述下層民眾生活,字幕倒是可以同步,也許是比《新》稍後期的電影也說不定。《馬》中結合很多雜耍特技,感覺起來有點怪異,以男女主角的戀情為主軸,兩人戀情頻遭阻礙。《新》是由阮玲玉主演,是一位被封建、父權所壓迫現代都市知識女性,現今我們對知識女性的看法都有共識,但過去知識女性卻是反覆被探討的角色。當父權非絕對,另一個新名詞──婦權(女權)興起時,難免會有所討論。在台灣四十年代的大眾通俗小說中對女性的看法有兩極端的矛盾,現在的人們看起來是矛盾,但當時是理所當然普遍性的認為。女性已有自由可決定戀愛對象,卻必須死守貞節;反覆批判封建道德傳統的冥頑不靈,卻不斷讓角色屈就於此封建之下,要求女子守貞。《新》中的主角追求戀愛自由卻大肚子又遭人拋棄,來到都市尋求新生活,屢遭有錢人覬覦,打算拿錢硬逼其就範。阮玲玉則死不肯就範,也不想結婚,生活上種種的難關逐漸逼入絕境,鬼門關裡走一趟回來後,幡然大悟不想讓看不起女人的人得逞,努力地在病床上大喊三次「我要活」,最後這幕左派色彩明顯。鬥爭,透過與有資產者的鬥爭才有出路,死並不會改變任何社會現實。左派的現實使命感重,將個人層面的問題(阮玲玉片中的經歷)拉高到社會層次,社會如此糟糕,才逼迫個人有如此悲慘的下場,不應該停留在個人層次鬥爭,必須努力站起來奮鬥。電影中有「不倒的女性」的不倒翁,一個女性拿著鋤頭站在地球上,從頭到尾,這不倒木偶一直都存在,也呼應片尾結局。女性不應倒下去,且處於世界資產階級鬥爭的一環。

時代感
看慣現今聲光色彩繽紛的好萊塢娛樂片,很多當時慣用的手法,在目前的電影拍攝中不需要也用不到,回頭去看這古董片會霎時被鎮攝的感覺。(不是被嚇到,是沒看過。XD)但也看見1930年代的人們如何去看上海這繁華夜都市,時代感濃厚,畫面含蓄居多,有些老掉牙的台詞會出現,便有想大笑的衝動,整體來說,中國古董片初體驗的感受還不算太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ampire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