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為何來港?


學術界總愛搞研究動機,所謂研究不僅是要好,也要有個研究動機。那動機可能是跟人的生命有關,或是自己所在意的事,抑或是只為了想看看異地文化。而我,應屬最後一個。

剛開始只是想做點不同的東西,好奇罷了。難得在家裡鬥爭完可以往上唸個研究所,總要搞點新鮮事兒才肯罷休。但是碩二後的我滿腦子只是想著畢業。靜下來回頭看,不知不覺地香港的東西就碰了近一年(今年幾乎在休假中,啥事也沒幹),也就香港最熟悉,資料也最齊備,不做可惜,其他題目也想不來;後來竟然又有獎學金到香港蒐集資料,就更沒辦法輕易說不做了。可以說是一步錯步步錯;也驗證了好奇的貓容易死,萬一做不出來就死定了,而說是騎虎難下也不為過。

今兒跟香港的指導教授碰面,他很好奇地問了我為何做香港文學,我ㄧ整個答不出來。只說自己喜歡往外看看,不想要只蹲在台灣島裡做島裡的文學罷了,他聽了之後似乎很新鮮。也許在上一輩的想法裡,總要有點關連才去做研究,才試著想要了解對方,只是想著要往外發展卻會挑中香港是奇怪的事。但我就剛好碰了香港,也選了香港。這樣不行嗎?至少沒抱持著玩票心態,很認真地在碩一時好好地閱讀了一些香港的資料,發現由台灣的歷史經驗來看香港實在有趣,因此不自覺地會一直注意香港文學的東西。

從東亞大視野去看戰後港台兩地是很有趣的研究,前些天遇見做香港刊物的香港研究生,他埋頭做著一份刊物的文章清單,試著從中歸納出這份刊物在當時所扮演的文化角色。他很認真也很紮實,但卻忽略了此份刊物出版社背景,這背景是與當時世界局勢有關,非常有可能會左右著分析的大局。這便是在地研究生所做的在地研究可能的侷限性,如同在台灣島內分析五十年代時,總關注國民黨的文藝政策,卻忽略美國來的流行文化一樣,庶民的流行文化才是傳播最廣,影響最廣之處。因此,跨區域研究是必要的。不僅帶來雙方的互相了解與交流,也能更全面地了解兩地文化的形成與面貌。我騎虎難下的香港研究也許能讓兩地多多關注雙方文化與文學交流的狀況,而身為第一本的唯一好處便是不會有人太苛責才是。希望各位大佬多多包涵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ampire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