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月台來去


很多人問:「來香港這幾天適應嗎?」心中想除了一出門被廣東話包圍外,沒有哪裏會不適應。吃的口味不同但不難適應,只不過店裡的菜單令人眼花,再加上菜名沒見過罷了。交通沒啥不同,在地鐵、火車裡,簡直如在台灣,眼裡見的是華文,聽也是華語,只是車子跟台北長得不同。在城市與城市之間流動遷移,其間的差異漸漸被弭平,我真的是到了香港了嗎?直到看見了維多利亞港,品嚐過港式飲茶後,才逐漸感受到我在異地的感覺。香港同台灣為華文地區,在全球化資本主義運作下成了鐵板一塊,台中的sogo在香港中環也有,到處都是香奈爾跟Dior等名牌,與新竹百貨公司也無差別。就如同香港小刊《月台》所言,人們在月台之間來去,在機場之間來去,香港機場與日本、德國類似,地鐵亦是,人在其間活動,都忘了自己是身在日本、香港還是德國了。因此,連鄉愁都顯得不容易,被類似的生活環境所包圍,鄉似乎已經不是純然的鄉,而在任何地方也可以靠麥當勞聊慰鄉愁之苦。該抗拒可怕的資本主義潮流,以及可怕的機械主義入侵將地球每一吋都搞得很相似。所幸現在的香港依舊很香港。

鳥籠式建築、隨時隨地滿滿滿的人潮、狹小的空間,聽似兇猛的廣東話都屬於香港城市的一部份,以前被港人所苦所唾棄之處卻也是香港在地所呈現出的城市特色。例如,貫穿油尖旺的彌敦道,是條很奇特的大路。旺角的彌敦道充滿香港式的老舊招牌,超大超閃亮的字猛然入眼,令人眼花撩亂;而旺角不論何時何地總是人潮不斷,這些人究竟從何而來又要往哪兒去則完全不知;旺角的街上相當繁華,仔細抬頭往上看卻很容易看見鳥籠式建築,旺角區便是香港最擁擠的住宅區也是商業區。油麻地的彌敦道人潮便少了許多,只有狂奔的雙層巴士從旺角貫穿油麻地到尖沙嘴,再加上城隍廟前一群小吃攤、玉石攤,以及老舊的小夜市,油麻地似乎是老人下棋的好場所,也是個較老較靜的區域;就建築來說,也是處處可見一格格的小窗戶小公寓的感覺。尖沙嘴的彌敦道是時尚大道,迎面而來的是甜甜的香水味兒,與你擦肩而過的是穿著香奈兒與Dior的摩登女性,街上的建築除了重慶大樓之外,大多數是亮麗的高樓大廈,砌著大塊花崗石之類的牆,再往外走一點便是港岸邊的星光大道與新的天星碼頭,對面則又是一棟接一棟的現代式高樓大廈表示著時尚與摩登。人走在香港街上似乎被兩旁的高樓埋住而不見天日,即使在維多利亞港邊,眼前依舊被一大叢高樓森林擋住視線。在香港生活還是往郊區得好,往科大看看海或到嶺大看看山都好,以免被樓埋太久後忘了天空顏色為何。香港人是否也這樣想呢?還是習慣被埋住也是屬於香港的特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ampire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