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戰爭底下有誰不是無辜的?」(《墨攻》‧革離)


戰爭是無法從你或我的單方觀點進行表面式的檢討,不論是勝利或敗北,必定付出許許多多慘痛的代價。克林伊斯威特採取美日雙方不同角度將一場戰役分成兩部電影,包括勝方美國的《硫磺島的英雄們》與敗方日本的《來自硫磺島的信》。前者尚未看過,後者則著力描寫一介小士兵對戰爭的觀感,以及曾接觸過美方的將軍們的矛盾。以下以《來自硫磺島的信》為主要探討對象。

當翻開台灣日據時期四十年代末期的日文刊物,眼前所見處處是有關於皇軍捷報、敵方軍情的報導、平民獻納物資給皇軍與刊載皇軍必勝和旭日旗的圖片,或是有些台灣青年自願從軍等與戰爭密切相關的訊息。連身為殖民地的小小台灣島中,日本也不放過動員我們。由此可知,為了戰勝,日本投入多少心力動員本土國民與殖民地人民;為了贏得戰事,日本透過報刊與廣播如何地將所有人洗腦成相信『皇軍必勝』的人。可知當時日本帝國政府究竟鋪下多大一張網動員所有帝國內可動員的人民,在這張網下究竟有沒有例外?或者說在這張網下無辜被犧牲的人究竟有多少?而後世的人又該如何去看這場戰役,我們該如何去檢討這場戰事。這便是克林伊斯威特《來自硫磺島的信》所給帶後世的我們深思的部份。

有趣的是克林伊斯威特的《來自硫磺島的信》以日本帝國中最微小的人物--西鄉為主角,從日本帝國的最小縫隙中看戰爭。戰時日本人通常抱有至死效忠帝國的典型想法,例如伊藤中尉。由於身為麵包師傅的西鄉被征召前,不僅家裡麵包跟製作麵包的機器都被拿去獻納,最後又被迫離開懷孕的妻子來到硫磺島從軍,如此的經驗使其逸離至死效忠帝國這項日本人典型想法,滿腦子想著活命回家看自己女兒與妻子。如此掛念家中事的並非只有底層士兵,連身為將軍的栗林忠道所寫的家書裡,關心的竟是離家前未清理的廚房地板。除了國家大義外,心中最掛念的總是至親之人。日本士兵有如此的心情,美國士兵何嘗不是呢!後來西竹一中尉命令日本士兵為被俘重傷的美國士兵治療,美國士兵去世後,西竹一翻譯了美國士兵的家書給在場的日本士兵。此時,才意識到自己被灌輸敵劣我優的想法是多麼狹隘,美國人或日本人同樣身為『人』,同樣有擔心自己的父母,也同樣有想見的至親之人。若是如此的話,為何要戰爭?為何要殺死對方呢?如此互相殘殺的戰爭有何意義可言,只不過是增加陰間的孤魂野鬼,或者又多了一個哀傷欲絕的靈魂。

此片有太多複雜與糾纏之處,實難一一言盡。身為將士們的栗林將軍、西竹一中尉、伊藤中尉,與下層兵士西鄉和清水,個個皆可談出大問題,例如栗林、西竹一既了解美國又得為了防衛國土與其作戰;伊藤中尉一心玉碎卻遲遲碎不了的氣急敗壞,便是效忠皇軍的終極典型;清水因無法殺狗而被轉掉前線的無奈,最後求生投降,卻又美國士兵殺害的悲劇。即使只是一場戰役也有眾多面向,有坐享其成得益者,有至死效忠信念者,有盲目隨波逐流者,有在戰爭中卻反戰者,也有無奈被犧牲者。克林伊斯威特以一種人道角度,在此片中呈現複雜而豐富的戰爭面向,引領後世者思考戰爭的荒謬與慘烈。





(某人詭異的作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ampire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